針對于最近一直講到畫冊印刷的設計,所以將關于畫冊的文章發出來,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朋友。
經常會聽到朋友講到:高手與新手的區別在于細節。這句話也是很有道理的。我想說的如果從美觀上來說,細節確實是不容置疑的。本節心得分享會通過一些實例操演為朋友們更為形象的了解細節的“妙處”。
有很多的設計師在設計畫冊之初,往往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去找素材(或者是網上很多固有的模板,更有甚者像著魔了一般各種模仿或者套用網上的設計技法,而忽略了畫冊本身信息的閱讀性。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往往弄巧成拙,喧賓奪主。
紙質類的媒介,諸如報紙,書籍,畫冊等往往在設計之初第一考慮的就是信息的閱讀性,本身信息是用來傳播的。一副畫面的完成前期是需要一個好的文案根據閱讀的邏輯把信息清晰的羅列出來,接下來才是設計師需要做的,怎么能夠把信息表達的更漂亮,從視覺上看起來更舒服。而不是把文案要表達的抹殺掉或者是把文案要表達的變的更為模糊。
在絕大數情況下,閱讀性首先要放在第一位。(除了一些特立獨行或者是大師要表達的一種意境之外玄之又玄的東西之外)層級混亂是導致畫面失衡的重要因素。客戶看到你的設計看的云里霧里。這已經注定是失敗的設計。什么是層級,就是在一個畫面里第一眼看出來的是大標題,其次是副標題,再然后是引言或者內文。簡言之,就是在整體上能明確引導視線方向的閱讀邏輯。
首先我們還是先調整好版式布局,畫面整體版式的平衡性永遠都要放在第一位,切記。其次添加一些視覺引導元素,點,線,面元素,使畫面更為豐富。英文裝飾元素的添加是為了增強跟下面標題的對比,考慮到CCTV的特殊屬性,顏色上選用了中國紅作為對比,且用漸變色去表達,增強空間感。畫面中又用粗細對比的線去增強對比。
以上標注的元素是用圖案或者是肌理背景去增強對比度,強化層級之間的關系。最后書法體的替換也更為有文化感。不過元素的替換也要根據行業去甄選,不能因為設計而去設計。完成后順便做個樣機圖,COMPLETE!
這幾種表現形式都是要達到一個目的:使畫面更豐富,更美觀。如果用的巧妙,幾種表現方式都用上當然會更好。不過前提還是之前提到過的:整個版式空間必須是平衡的。
如同我們畫素描一樣,基本型沒有起好之前,越上調子越會亂。我還是建議經驗不足的設計師前期真不太去迷戀表現技法。
思維模式才是最重要的,接到一個設計,首先看是什么行業的,符合這個行業固定的屬性是什么。而不是盲目的去為設計而設計。接著才是版式構成和色彩運用。這兩者的表現已經足以呈現出該設計項目的整體調性。
設計技法作為最后一步則是錦上添花,更好的去表現畫面美感的一個途徑。萬不可本末倒置,學習是有方法的。永遠要先去學習系統,才會去慢慢延伸出技法。先有道,方才生成術。
把信息先羅列上去,確保在閱讀性上是沒問題的,基本的版式布局好,樹干畫好了再去畫葉畫花。根是什么,就是這個項目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即設計要表達的意境。這個是留學風格的,是屬于意大利米蘭教育。在風格上就要簡約整潔。
切記找一些不主流的所謂的創意版式。畫冊設計在設計上統一性與連續性是非常強的(如果你每個頁面都能確定創意的話,當然,剛才的說法對大師是無效的)。
在這一步把需要歸類的信息用色塊整合在一起,用點線去引導或者是區別標題與內文,增強信息的閱讀性,更加明了清晰。
主標題大小和顏色對比,配上英文深化對比。副標題和次標題也分別用圖形去統一規范。并添上相應的配圖和項目的主色。我是挺建議在設計完之后做個樣機圖,一是顯得更真實,二是讓客戶更直觀的看到實物出來的效果。畢竟有些客戶會很想看看實物呢。我們可以省錢省時的呈現給他們。
結束了結束了,突然想到再跟大家分享一個關于色塊的應用方法。不要分神了哦。
當同時存在較多統一的色塊時,從視覺引導的角度看是自上而下,最上面的色塊盡量選用淺色調。給眼睛一個適應的過程,而讓視線關注點停留在整個的版式上,而不是局部 ( 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故意為之的除外)。
當畫面中某一部分信息內容較少時,盡量使用淺色調或者中性灰去承載信息,本身信息少就會顯得空間分配不太均勻,用上深色塊會強化這種不平衡感。
當畫面中分類比較多,內容信息也比較全的情況下用深色塊去承載信息要比淺色塊效果更好,在分類和信息都比較多時,視線會游離跑偏,會尋找一個視覺落點,深色背景往往會起到鎖定視線的作用。